推薦語錄:
★村上春樹覺醒之作
★17天,我不曾合眼。17個白天,17個黑夜,無眠的世界,你能做些什麼?
★卡夫卡的荒誕+愛倫·坡的驚悚
★村上春樹最美的書,由德國著名畫家精心繪製插圖
內容簡介:
寫作《眠》之前,村上春樹四十歲,遭遇寫作與人生低潮,心逐漸變硬變冷。他到希臘與土耳其旅行一個月,來年春天,心中的凍結漸漸變得柔軟,幾乎一氣嗬成寫下這個故事。 《眠》寫出人極端狀態下的“極端發現”,既有卡夫卡的冷漠荒誕,又有愛倫·坡的驚悚懸疑,讀後給人強烈震撼。
作者簡介:
村上春樹
日本作家。生於1949年。29歲開始寫作,處女作《且聽風吟》獲日本群像新人獎,1987年問世的《挪威的森林》日文版銷量已突破1000萬冊,2009年出版的《1Q84》創上市12天銷售100萬冊的空前紀錄,被譽為日本文學新千年的偉大開篇。寫作之餘,熱衷翻譯英語文學、跑步、爵士樂等。
卡特·曼施克(Kat Menschik)
德國畫家。2007年獲特洛伊斯多爾夫圖畫書大獎。
施小煒
翻譯家、學者。譯有《1Q84》、《天黑以後》、《當我談跑步時,我談些什麼》、《老師的提包》等。
目錄:
內容試閱:
直到天快亮,總算有一縷睡意前來造訪。我的指尖似乎微微觸摸到睡眠的邊緣。然而就在一層薄牆之隔的鄰室,我的意識卻清醒無比,在凝目守望著我。我的肉體蹣跚地彷徨在微明中,又始終感覺自身意識的視線與氣息近在身畔。我是企待睡去的肉體,也是行將醒來的意識。
白日裏,我時常渾渾噩噩,仿佛大腦蒙著一層薄膜,無法辨清事物的正確距離、質量和觸感。而且每隔一定的間歇,柔軟的缺漏便如同弛緩的波浪湧流而至。坐在電車的座椅上、教室的課桌前,抑或晚餐的席位上,不知不覺間我便會朦朧入睡。意識曾幾何時遊離我的肉體而去。世界無聲地搖顫,將形形色色的東西抖落在地。鉛筆、手提袋和餐叉發出聲響掉落在地板上。我很想猛然伏在那裏,沉沉睡去。然而不成。清醒始終覬覦在近旁,我時時感覺它冷冰冰的影子。那是我自己的影子。奇怪,我一麵昏昏欲睡一麵暗忖。我身處自己影子的內側。我在那遲鈍而無感覺的冥暗中行走、進餐、與人交談。不可思議的是,周圍的人都不曾察覺我被放置在這種奇異狀態中。那一個月裏我瘦了六公斤。可盡管如此,家人和朋友居然都沒有察覺這種異變,沒有察覺我始終活在昏昏欲睡的狀態之中。
是的,我名副其實地生活在睡眠中。在我的周遭,在我的內部,一切東西都凝滯而沉重,陰沉而混濁。就連自己生存於這個世界的狀態,都像是不牢靠的幻覺。似乎隻要刮起一陣強風,我的肉體就將被吹到世界盡頭,吹到天涯海角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土地。而我的肉體將在那裏與我的意識永遠分離。所以我很想牢牢抓住某樣東西。然而縱目四望,周邊卻看不到一樣可以抓牢的事物。
每到夜間,猛烈的清醒便倏然而至。在這清醒麵前,我束手無策。我被強大的力量牢牢固定在清醒的核心。那力量過於強大,我隻能始終清醒著直至天亮。在夜的黑暗中,我一直醒覺如晝。甚至不會思考。聆聽著時鍾鐫刻時間的聲音,我唯有凝望黑暗一點點變深,再一點點巒淡
……
P2-3.